.jpg)
各地建筑资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资质证书是建筑行业的准入门槛,它意味着企业可以参与招投标,争夺市场份额。尽管资质制度在变革之中,建筑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仍需积极办理资质。面对建筑市场环境的持续演变,资质类别、标准和人员要求经历了一系列调整,那么,企业是否还应重视资质的办理呢?我们首先要了解资质改革的具体变化。
一、资质类别调整
建筑资质取消了主次之分,增项资质与主项资质具有同等效力;取消了只能增加五个专业承包资质的限制;并打破了资质序列之间的界限,允许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企业相互申请资质。
二、施工总承包资质承接范围扩展
拥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相应地,施工总承包工程应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此外,这些企业可以选择自行施工或依法将专业工程分包给具备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
三、专业承包资质承接范围扩展
专业工程应分配给具备相应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承担。这些企业可以承接由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或建设单位依法分包的专业工程,并有权对承接的专业工程自行组织施工。
四、施工劳务资质承接范围的变化
多个地区试点取消劳务资质,原有的劳务企业将逐步被专业作业企业取代。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对施工劳务资质的强制性要求正在放宽。
五、资质标准主要指标的变动
在资质升级方面,放宽了对建造师人数的要求,更加注重企业的工程业绩。同时,为防止“空壳化”现象,对新办企业的主要技术人员数量、注册建造师数量等指标仍有严格规定,并增加了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主要技术工人的要求。
随着资质改革力度的加大,资质申请材料简化,个人执业资格强化,建筑企业对于未来资质地位的疑虑日益增加。然而,企业大可不必过分担忧。资质改革的宗旨在于规范行业发展,而非抑制企业发展。全面取消资质的可能性极低,市场准入门槛仍需国家调控。即使未来资质制度有所调整,取消之前,建筑企业依然需要资质来积累业绩,以便更好地参与未来竞争。因此,企业应按照当前要求,继续办理各项建筑资质。